按照宋县长的要求,4月份,由县食安办牵头,组织16个成员单位和10乡镇制定出初步工作方案,并先后组织召开两次小范围的部门、企业和各乡镇、各村参加的论证会,充分吸收大家意见,按照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原则进行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和《任务分解细则》,下一步将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实完善,报县政府同意后,形成最终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三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快推进“五化”(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规范化、质量品牌化、监管法治化、保险普及化),坚持“四最措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把汤阴打造为“餐桌最安全、食品最放心”的“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县”。
二、关于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县”总体安排,加快建立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秩序根本好转,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达到“四严一好”目标(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良好的形象)。
三、关于监管体制
结合机构改革,建立综合监管、综合协调的监管体制为核心,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责任网、企业自律责任网、群众参与监督网、社会保险安全网,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大监管格局。
(一)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整合监管职能。根据统一部署,将原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对食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成立食品监督公安分局(大队),乡镇设立食品监督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环保、质监、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现有各部门检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加强食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构建食品安全“四张网”
1、构建政府监管责任网。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专项监管责任,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2、构建企业自律责任网。指导、监督涉食企业全面建立农产品购销台账和食品进出检验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记录,逐步建立可追溯制度。在全县涉食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电子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推行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对失信企业依法查处,纳入“黑名单”。
3、构建群众参与监督网。畅通食品安全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有奖举报制度,聘请专职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切实发挥基层群众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食品安全群防群控。
4、构建社会保险安全网。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制定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具体办法,探索社会保险“事前防范、事中减损、事后快赔”的运作机制。
四、关于主要任务
主要包括六大任务:
(一)关口前移,打造源头放心工程。
(二)严格标准,打造生产放心工程。
(三)精细管理,打造流通放心工程。
(四)量化分级,打造消费放心工程。
(五)品牌带动,打造示范工程。
(六)招大引强,推动转型升级。
五、关于实施步骤
按照宋县长要求,6月1日前完成调研报告,并制定工作意见、工作方案;6月10日在全县动员部署;7月中旬,实际运作进行归纳完善后,通过本地媒体公开承诺;9月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承诺,12月前建立长效机制。
六、关于工作保障
建立六个保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成立汤阴县打造“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各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大力干的组织领导机制。
2、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的“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基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创建目标任务完成。
3、宣传教育机制。将食品安全作为干部培训、人才培训、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科学素质和食品安全信心。
4、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一支专业特色鲜明、适应职能任务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队伍。
5、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6、考核考评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奖惩机制,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乡镇和单位,综合工作予以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