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茂 县政府副县长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县的工业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表彰奖励先进工业企业
去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激励工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推动技术、产品和管理上的创新,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39条意见》(安发〔2013〕3号),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和支持工业发展的意见》(汤政〔2013〕5号)。根据市县两个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环保局、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对有关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了认真考核,同时,县政府在刚刚召开的2014年度工作会上对工业企业奖励165万元的基础上,又拿出近100万元对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10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下面我把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宣读一下,......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受奖励的单位表示祝贺!
二、2013年度主要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定态势。一是全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市保持领先位次。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22.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实现了在全市“保二争一”的工作目标。二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得较大突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突破了一百家。三是主导产业和重点技改扩建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年我县产值超百亿元产业2个:冶金建材、食品工业,其中,冶金建材完成产值146亿元,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27.7亿元。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20.1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27家。我县列入市工业振兴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共有15个,总投资50.9亿元。其中,2013年计划总投资19.8亿元,截止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4.1亿元。新上、技改、扩建项目的企业17家,较年初规划12家,增加5家。项目预计总投资33.45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58.5亿元以上。特别是2013年,我县顺利通过工信部对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复核验收,成功申报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连续五届10年保持该荣誉,我县工业经济再次两块获得金字招牌。
毫不夸张地说,过去一年是我县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升级实现跨域发展的一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龙头项目还不够多。项目仍是偏小、偏弱,缺少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新项目。二是工业税收贡献低。2013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纳税超200万元的只有11家,总计纳税1.6亿元,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亚新、永达、益海嘉里3家,而亚新一家纳税占到近三分之二。三是限上企业总量小。林州市、安阳县限上工业企业在300家以上,我县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现在才刚突破100家。四是部分企业产品落后、企业家眼界不高、气魄不大,缺乏一批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创新型人才。
三、2014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我们要紧紧围绕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发展主题,紧盯“保二争一”的工作目标不动摇。具体到工作任务就是,一要努力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指标: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要实现同比增长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实现同比增长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要实现同比增长10%。二要加大投产项目入库工作,新增限上工业企业16家。重点对我县的新投产和竣工的德安奇人防设备、双兴线材、容大牧业等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尽快申报列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我县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其中:韩庄镇、宜沟镇、城关镇、伏道镇、白营镇、古贤镇各增加2家;菜元镇、任固镇、五陵镇、瓦岗乡各增加1家。同时,对乡镇的限上工业企业申报完成情况要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三要突出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提质。一是突出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2014年拟申报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6个,其中装备制造项目6个,食品工业项目5个,生物医药项目3个,新型材料项目1个,高端诊疗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58.87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9.82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26.7亿元。二是推动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2014年规划技改扩建项目14个,预计总投资31亿元。四要突出融资平台建设,着力破解瓶颈。一是提升融资服务。构筑政银企互动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参加银企对接活动,逐步建立银企信贷沟通协调和资金需求信息发布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推进与省、市、县各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指标和项目调增额度。以国家鼓励产业的企业和省“双百”、市“双五十”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三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确保落实省、市有关服务企业的各项惠企政策。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力争2014年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
(二)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实行兜底服务工作机制不懈怠。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环境就是项目,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总的讲,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是好的,联审联批联办制、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制、两不接触、招商项目四级分包、行政审批变串联为并联等工作机制的实施,都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但是在个别单位和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部门的领导全局意识不强,强调部门利益较多。二是个别办事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敢为企业发展担当责任。三是还有极个别部门和干部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我县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兜底服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汤办〔2013〕28号),今天也以两办文件印发给大家。下一步就如何贯彻落实我讲几点意见,具体讲就是三个保证。
一是人员保证。对重点工业企业分别组建兜底服务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任组长,一名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常驻,一名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协调联络,严格实行“一套班子,一包到底,兜底服务”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每周至少到企业现场办公一次,现场办公情况要有记录,有签字;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常驻企业,并建立服务企业工作日志;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每周至少到企业服务两天,应有服务企业情况记录本。
二是措施保证。坚持以“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解决问题、促进转型”为宗旨,重点帮助企业破解八个方面的难题:
1.破解企业落实各项政策难题。指导企业学好、用好、执行好、落实好国家、省、市、县有关产业政策和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39条意见》(安发〔2013〕3号)和县政府《关于推进和支持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意见》(汤政〔2013〕5号)以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确保企业完成年度产值、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
2.破解企业生产要素保障难题。围绕企业生产所需的煤、电、油、气、运、原材料及用工等生产要素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所需;协调解决好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破解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难题。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在用地、规划、环保以及项目审批备案、资金争取、办证报批等方面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加快建设进度。
4.破解企业资金短缺难题。根据企业新上项目、技改扩建、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融资需要,及时协调银行与企业对接,通过银企服务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5.破解企业素质提升难题。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企业经营人员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指导企业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实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6.破解企业技术创新难题。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企业“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加快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培育名优特新产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帮助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引进和培育管理型、技术型和生产骨干等方面的人才。
7.破解企业转型升级难题。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不同路径转型升级。在产品附加值上向中高端攀升转变,提高增加值率;在生产上向新技术、新工艺转变,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在产业链上向高效整合转变,促进产业链升级;在发展方向上向增量带动转变,通过和大企业加强合作,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
8.破解企业发展环境难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精神,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坚决杜绝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发生。凡未经主管县长或兜底服务牵头县级领导签字允许,任何部门不准到企业进行任何检查、评比、罚款;不准到企业摊派征订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书刊;不准以收费抵顶培训办理各类技能岗位证书。同时,对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力予以解决。
三是制度保证。
1.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度。我县将成立兜底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田海涛担任组长,由组织部部长张振清,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万小虎,副县长王正茂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信局,统筹协调兜底服务企业工作。副县长王正茂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徐国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保民,县工信局局长高方任办公室副主任。
2.定期例会和通报制度。兜底服务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兜底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兜底服务协调联络员应于每周五前填写上报《兜底服务情况汇报表》,经牵头县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签字后交兜底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在每周的项目周例会上进行通报。
3.解决问题台帐销号制度。兜底服务小组进驻企业后,要尽快拿出详细具体的服务方案,明确列出解决企业问题的项目及时间,建立台账,由兜底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跟踪督导,问题得到解决,并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后方可销号。
4.工作制度。兜底服务企业人员应做到“五不准”:即不准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麻烦;不准在企业领取和索要任何报酬;不准在企业吃拿卡要报;不准参与有损干部形象的各类活动;不准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5.考核评比制度。兜底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兜底服务人员的工作记录和日志,半年和年终汇总通报兜底服务全面工作情况及成效;同时,将兜底服务情况同评先表模挂钩考核,作为后备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对发现有违反“五不准”行为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
总之,希望大家要按照文件要求和田县长提出的“企业的事比天大”的工作理念,认真践行“五最”工作法的具体要求,以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奉献精神,实实在在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谢谢大家!